在当代国际武器公约中,有一种武器让108个国家闻风丧胆,联名要求彻底销毁,它就是被称为"死神天女散花"的集束炸弹。这种武器看似普通,却在爆炸后释放数百枚子炸弹,造成无差别杀伤,战后遗留的未爆弹更成为长期威胁。
然而,当大多数国家签署《集束弹药公约》时,中国却选择拒绝签字。这背后,究竟有何战略考量?
集束炸弹(Cluster Munitions)是一种通过空投或炮射投放的弹药,母弹在空中解体后,会释放数十甚至数百枚小型子炸弹,覆盖范围可达几个足球场大小。它的恐怖之处在于无差别杀伤,子炸弹散布范围广,无法精准区分军人与平民。
而且约5%-30%的子炸弹不会立即爆炸,变成长期的地雷,威胁平民安全。
越战期间,美军在老挝投下约2.7亿枚集束炸弹,至今仍有8000万枚未爆弹埋在地下,每年造成数十人死伤。
展开剩余66%2008年,《集束弹药公约》在奥斯陆签署,108个国家同意全面禁止使用、生产和储存集束炸弹。但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在内的军事强国均未加入。原因很现实。
集束炸弹能有效打击装甲集群、机场等大面积目标,是战场"性价比之王"。而且精确制导武器成本高昂,难以完全取代集束炸弹的饱和攻击能力。中美俄等国有潜在冲突风险,不愿自废武功。
美国直到2023年才宣布逐步淘汰集束炸弹,但仍保留"特殊情况下使用"的权利。但美国只是说说而已,俄乌冲突后,美国援助了乌克兰不少集束炸弹。
中国在联合国多次表态"理解人道主义关切",但仍拒绝加入公约,主要基于以下考量:
台海防御需求:若爆发冲突,集束炸弹可有效阻滞登陆部队,是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的重要一环。
应对印度边境威胁:中印边境地形复杂,集束炸弹能有效压制印军山地部队集结。
技术改进:中国近年研发了高爆率(98%以上)的集束弹药,降低未爆弹风险,符合"负责任使用"原则。若单方面放弃,将削弱自身威慑力。
让人不解的是,为何这108国不向美国、俄罗斯、英法、印度等国施压,反而单单要求中国签署协议。可见“双标”了。古人说得好“柿子专挑软的捏”。
在强敌环伺的今天,放弃一种有效武器,可能意味着未来付出更大代价。只有当战争彻底消失,这种"死神撒豆"才能真正成为历史。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