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业庆张李源清
近年来,锚定实现“一点两地”战略定位,粤港澳大湾区以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规则对接、机制衔接等领域取得了突破发展,步入了大湾区建设全面深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跃升的关键时期。
“今年5月,七部委联合发布科技金融15项举措,提出要重点支持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先行先试有关科技金融创新政策。”在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上,广东金融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范乐宇表示,这赋予了大湾区以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的政策机遇和创新空间。
范乐宇介绍,在抢抓机遇、用好先行试点方面,广东金融监管局推动全国首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扩大试点、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在广东落实落地。截至6月末,广东省AIC设立规模47亿元,并购贷授信规模83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累放金额及户数均居全国前列。
在积极探索“监管沙盒”、强化监管赋能方面,广东金融监管局以全面加强科技支行建设为抓手,给予更加灵活包容的监管政策,为探索提供适配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特征的特色金融产品打开政策空间,有力发挥间接融资服务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6月末,广东省科技贷款规模5.7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58%;高新技术企业贷款规模位居全国第一,近三年年均增速超20%。
在加快完善行业规范、增强保险保障方面,广东金融监管局聚焦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以及科技活动全链条全过程,发布全国首个低空飞行器专属科技保险、首个保障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综合性保险等4项科技保险示范条款,累计为20多万家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3万亿元,同比增长76%,为产业创新链保驾护航。
但范乐宇也表示,新质生产力发展对科技金融提出了新要求。“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特征和规律看,科技金融的适配发展面临较大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范乐宇说,一是科技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二是科技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效能亟需强化,三是生态环境协同不足制约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因此,范乐宇认为,要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科技金融服务新范式。“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监管引领,督促广东银行业保险业为推动广东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与产业能级跃升、加快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强大金融力量。”她表示,要以制度政策赋能、以专营体制筑基、以创新服务破局。
此外,谈及未来科技支行的建设方向,范乐宇表示,科技支行作为银行经营性机构中最贴近科创土壤的前沿阵地,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重要支点。
“近年来,广东银行业积极探索尝试,设立了超两百家有科技特色的支行,积累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益经验。但从发展现状看,还存在科技金融专营体制建设水平与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需求不够匹配,科技金融服务专业化、特色化、精准化成色不足等问题,需要以监管赋能、政策赋利,进一步推动做优、做强、做专科技支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渐次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配的具有广东标识度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范乐宇说,未来会重点围绕产品“特色化”、制度“差异化”、管理“体系化”、服务“多元化”来加强科技支行建设。
范乐宇透露,为更好发挥监管引导作用,近期广东省金融监管局正在研究细化科技支行配套监管评价认可办法,争取利用2年左右时间,培育打造一批标杆“四化”科技支行,推动科技金融实现“量”与“质”的全面提升。
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