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持续胶着的态势下,一款威力仅次于核弹的武器 ——9000 级温压弹的亮相,瞬间引发全球关注,令本就紧张的局势愈发剑拔弩张。这一重型武器的投入使用,不仅改变了战场的力量对比,更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俄罗斯战略意图的诸多猜测:俄罗斯,这是要完全打废乌克兰的节奏吗?
2025 年 8 月,在乌克兰东部哈尔科夫州北部的乌军阵地上,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此前,乌军第三突击旅成功发动反攻,一举夺取了肉联厂一带区域,士气大振,准备乘胜追击。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料到,俄军竟迅速展开了强硬反击,而这一次,俄军动用了堪称 “大杀器” 的 FAB-9000 滑翔航弹。当图 160 战略轰炸机从高空投下这枚重磅炸弹时,整个世界仿佛都为之震颤。
FAB-9000 温压弹,单从数据来看就足以令人咋舌。其装药量高达九吨,爆炸当量相当于 4.4 吨 TNT,威力之强,仅次于核弹。炸弹爆炸的瞬间,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火光瞬间吞没了整个水泥厂区域,周边的乌军阵地也未能幸免。漫天的火焰与滚滚浓烟冲天而起,景象极为震撼。据俄方初步估计,此次袭击至少造成了 300 名乌军伤亡。如此惨重的损失,无疑对乌军的士气造成了沉重打击,也让世界见识到了 FAB-9000 温压弹的恐怖威力。
展开剩余80%温压弹,作为炸弹家族中的 “异类”,有着独特的杀伤机制。它内部除了常规炸药外,还填充了铝、镁、钛、锆等金属粉末以及硼、硅等非金属粉末。当温压弹被投放到目标区域上空时,弹体首先释放出这些物质,它们迅速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云团。随后,云团被引爆,产生二次爆炸。这一过程中,爆炸瞬间释放的热量极高,最高可达 2500℃,高温膨胀速度更是达到每秒两千余米。与此同时,爆炸范围内还会形成缺氧效应,多种杀伤因素叠加,使得温压弹的杀伤效果极其恐怖。有实验表明,一枚普通温压弹爆炸瞬间,能在手指尖大小的面积上产生近 500 千克的超重压力,并且可以将直径 80 米范围内的各类物体化为灰烬,因此它也被称为 “亚核武器”。
俄罗斯并非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温压弹。早在 2022 年,多方媒体就曾曝光俄军在马里乌波尔尝试投放 FAB-3000 巨型航弹,并且流出了相关爆炸视频。此后,俄军还使用过 500 公斤、1500 公斤当量的制导导弹。然而,面对乌军精心构筑的大纵深防御阵地与坚固支撑点,这些炸弹的杀伤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 2025 年 8 月,乌军深入俄罗斯本土境内 35 公里,占领了部分区域。为了应对这一严峻局势,俄军出动苏 34 轰炸机,向库尔斯克州的乌军投放了一枚 ODAB-500 温压弹,并且国防部还对外发布了苏 34 战机从起飞、击中目标到返回机场的全过程画面。这是俄罗斯首次在本土投放温压弹,背后所承受的舆论压力可想而知,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俄罗斯面对乌军攻势时,迫切需要拿出有效的武器来震慑对手,同时又不能轻易动用核武器的困境。
FAB-9000 作为一款自由落体炸弹,在轰炸精度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局限。它弹体直径达 1.2 米,全长 5.05 米,整重 9407 千克,装填炸药 4297 千克,弹尾部安装有 8 片尾鳍,弹头造型与被帽穿甲弹有些相似。在苏联时期,图 - 95、图 - 16、图 - 22 和米亚 - 4 等轰炸机型都具备投掷 FAB-9000 的能力。当它从 1.6 万米高空自由落体后,能钻入地下 12 米,造成半径 57 米的致命冲击波,足以轻松重创一个工业园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曾在实战中累计投下过 289 枚 FAB-9000,如今,这款武器再次被俄军启用,成为打击乌军的重要手段。
此次俄军使用 FAB-9000 温压弹,目标正是乌军的精锐部队 —— 第三突击旅。该旅装备精良、作战能力较强,此次选择在沃尔恰河北岸发动进攻,是因为此地地形复杂,占领后有助于乌军打通更多进攻通道。并且在西方的大力援助下,乌军在战局中一度占据战略优势。然而,他们低估了俄军的战前准备。俄军的图 160 战略轰炸机凭借其速度快捷、续航出众以及能携带大重量炸弹的优势,悄然等待时机,最终给予了乌军沉重一击。此次图 160 与 FAB-9000 的战术组合,无疑是在向乌军传递一个强烈信号:不要以为占领了一些地区就可以高枕无忧,俄军具备强大的反击能力,任何挑衅都将付出惨痛代价。
FAB-9000 的投放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热议,观点主要分为两种。一部分人认为,FAB-9000 虽然是大规模杀伤性弹药,但其主要用途更多在于清理障碍、开辟道路等工程辅助方面。在实战中,由于其精度问题以及俄罗斯难以大规模投掷该弹药等因素,它对乌克兰造成决定性打击的可能性较小,因此此次投放更多是战略威慑意义大于实际作战效果。另一种观点则指出,FAB-9000 的使用表明俄乌战争中双方在武器应用上仍在不断升级,这让国际社会见识到了重型常规武器的巨大威力,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常规武器使用规范的严重担忧。毕竟,温压弹的杀伤范围广泛,且存在无差别杀伤效应,一旦在人口密集区域使用,极有可能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事实上,自 2025 年 8 月以来,俄军针对乌军的反攻行动展开了异常猛烈的回击。8 月 10 日,俄罗斯国防部公开录像,显示伊斯坎德尔 - M 战术弹道导弹已对库尔斯克地区的乌军第 22 机械化独立旅指挥所和侦察队展开打击,OFAB-500 温压弹的投掷也对乌军的西方雇佣兵造成了重大杀伤。此后,俄空天军陆续出动苏 - 30SM、苏 - 34 和苏 - 35S 战机,对乌军发射滑翔炸弹。苏 - 25 攻击机也全面部署到库尔斯克边境地区,该机型与美国 A10 攻击机齐名,具备强大的地面低空打击能力。此外,还有诸多视频信息证实,俄军部署了米 - 28N 和卡 - 52 两种先进攻击直升机,它们装配了非制导火箭与反坦克导弹,为库尔斯克地区的俄军提供了强大的空中支援。
乌军对俄罗斯本土的袭击,严重触碰了俄罗斯的底线。截至 8 月 12 日,乌军已控制了约 1000 平方公里的俄罗斯领土,而德国联邦议院声援乌军行动,暗示西方对乌军入侵行为的默许,这进一步激怒了俄罗斯。俄罗斯此番吹响反击号角,表面上是为了在乌克兰战局中重新夺回战略优势,实则有着更深层次的国际政治考量。这一系列军事措施,既是对乌军及西方势力的有力回应,也是一种预防性手段,旨在警告对方不要轻易突破俄罗斯的底线。然而,这一做法也伴随着巨大风险。美西方国家对军事行动向来高度敏感,若将俄罗斯的行为判定为过度,很可能会对其实施更严厉的新制裁,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剧俄罗斯本就面临的经济困境,成为俄罗斯未来不得不面对和忧虑的难题。
俄罗斯使用 9000 级温压弹,并非是要完全打废乌克兰这么简单。这一行动背后,是复杂的战场局势、战略考量以及国际政治博弈。战争的走向充满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任何军事行动都将给俄乌双方人民带来沉重的伤痛,国际社会也在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期待冲突能够早日平息,恢复和平与安宁。
发布于:山东省瑞和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